- 中文
- English
黄钢
黄钢 1961年出生在中国北京,其童年到青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处于XXX的动乱时间。
由于家庭的影响(其父是著名的中国艺术史教授,母亲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他从小接触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并学习绘画与书法。
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初期阶段,伴随着社会对***的反思,兴起了一个寻求艺术表达自由和实现艺术在社会变革中启蒙作用的文化运动,学生时代的他深深地被这种运动吸引,从此确立他的艺术人生理想。
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也冲击着中国的艺术家。社会的矛盾,改革的动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给予这一代艺术家巨大的创作动力,这种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家是如何生存,如何思考如何表现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九十年代末,黄钢辞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职,投身于职业艺术家的生涯,为自己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处于变革时代的他一直思考着如何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当代文化格局中坚持东方的文化价值特色,保持其独立性。
他早期创作了一些以中国书法为题材的绘画。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和代表,包含着自远古以来不断繁衍的宇宙意识、哲学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书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去掉或减弱了书法文字的可识性表意功能,加强了书法中的某些绘画特质,同时运用现代艺术表现语言突出了书法在视觉和美学中抽象的特质。从画面的结构、线条运动的节奏和笔触的力量及速度,体现东方“禅”意的淡泊宁静的气韵。在其作品中看不到西方表现主义那种直白而激烈的情感宣泄,有的是一种和谐中庸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构图形式及自由挥洒与诗意的激情。观者可能并不认识这些文字的意思,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种东方精神的艺术显现,“在我早期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我追求的是非常东方的美学理想。尽管我运用的是现代的综合绘画材料及表现手法,极简主义的风格,但在总体上我的绘画表现出东方的精神气质,它在我的血液里,我无从选择。”
八十至九十年代,在中国大陆以西藏题材创作艺术作品十分流行,人们大都热忠于表现西藏神奇而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壮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陈丹青“西藏组画”的走红达到高潮。黄钢于那时亦对西藏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了西藏古典绘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这种艺术产生的社会、宗教、哲学背景。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创作道路。
在以中国书法为主题创作了几年后,黄钢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上有了巨大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创作了西藏文字系列作品。但他是以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方式进行的。他用西藏传统的木刻佛经印版,手抄佛经与古老的西藏毛牛皮箱为装置材料,结合矿物质颜料,丙烯颜料,中国传统大漆颜料,金箔和宣纸来创作。这些材料有的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比如古老的木刻佛经,是由西藏寺院修行的僧人刻制,僧人们把刻经看作一种修炼的过程,他们怀着虔诚之心,口诵经文,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样的劳作,以求解脱。这种木刻佛经本身就带有僧人的迦持,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能量经由艺术家的再创作,则传达给现代人们以新的意义和震撼。
观看这些作品,西藏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得到了非常新颖与深刻的表现,在画面宏大的气势与自由流畅的表现中,强烈的视觉张力与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不动声色地蔓延出来,不是以宗教的而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体现出力量,激情,和生活的荒诞。艺术家把古老的思想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异、矛盾、冲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解读与对话,使其和当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关系,揭示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扰,站在人性的高度去表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他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对原有文化的构建,破坏,再构建的过程,这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黄钢自小学伴随XXX长大,经历了不同世界观的洗礼,更多了一些独立的思考与批判精神,更多一些对社会与人性本质的东西的关注。比如他的五星系列,经书系列,箱子系列。五星代表了革命、暴力与激情;而木刻佛经代表了平静,追求内心的修炼;箱子代表生活中的温情。这些元素分别体现了人性中的不同方面,它们在作品中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时而冲突,时而构建,一如我们的生活,既现实又荒诞,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活力。
近年来,黄钢的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多次展览。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及香港举办过个人展览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认同和高度评价。
由于家庭的影响(其父是著名的中国艺术史教授,母亲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他从小接触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并学习绘画与书法。
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初期阶段,伴随着社会对***的反思,兴起了一个寻求艺术表达自由和实现艺术在社会变革中启蒙作用的文化运动,学生时代的他深深地被这种运动吸引,从此确立他的艺术人生理想。
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也冲击着中国的艺术家。社会的矛盾,改革的动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给予这一代艺术家巨大的创作动力,这种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家是如何生存,如何思考如何表现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九十年代末,黄钢辞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职,投身于职业艺术家的生涯,为自己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处于变革时代的他一直思考着如何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当代文化格局中坚持东方的文化价值特色,保持其独立性。
他早期创作了一些以中国书法为题材的绘画。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和代表,包含着自远古以来不断繁衍的宇宙意识、哲学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书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去掉或减弱了书法文字的可识性表意功能,加强了书法中的某些绘画特质,同时运用现代艺术表现语言突出了书法在视觉和美学中抽象的特质。从画面的结构、线条运动的节奏和笔触的力量及速度,体现东方“禅”意的淡泊宁静的气韵。在其作品中看不到西方表现主义那种直白而激烈的情感宣泄,有的是一种和谐中庸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构图形式及自由挥洒与诗意的激情。观者可能并不认识这些文字的意思,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种东方精神的艺术显现,“在我早期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我追求的是非常东方的美学理想。尽管我运用的是现代的综合绘画材料及表现手法,极简主义的风格,但在总体上我的绘画表现出东方的精神气质,它在我的血液里,我无从选择。”
八十至九十年代,在中国大陆以西藏题材创作艺术作品十分流行,人们大都热忠于表现西藏神奇而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壮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陈丹青“西藏组画”的走红达到高潮。黄钢于那时亦对西藏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了西藏古典绘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这种艺术产生的社会、宗教、哲学背景。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创作道路。
在以中国书法为主题创作了几年后,黄钢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上有了巨大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创作了西藏文字系列作品。但他是以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方式进行的。他用西藏传统的木刻佛经印版,手抄佛经与古老的西藏毛牛皮箱为装置材料,结合矿物质颜料,丙烯颜料,中国传统大漆颜料,金箔和宣纸来创作。这些材料有的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比如古老的木刻佛经,是由西藏寺院修行的僧人刻制,僧人们把刻经看作一种修炼的过程,他们怀着虔诚之心,口诵经文,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样的劳作,以求解脱。这种木刻佛经本身就带有僧人的迦持,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能量经由艺术家的再创作,则传达给现代人们以新的意义和震撼。
观看这些作品,西藏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得到了非常新颖与深刻的表现,在画面宏大的气势与自由流畅的表现中,强烈的视觉张力与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不动声色地蔓延出来,不是以宗教的而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体现出力量,激情,和生活的荒诞。艺术家把古老的思想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异、矛盾、冲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解读与对话,使其和当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关系,揭示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扰,站在人性的高度去表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他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对原有文化的构建,破坏,再构建的过程,这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黄钢自小学伴随XXX长大,经历了不同世界观的洗礼,更多了一些独立的思考与批判精神,更多一些对社会与人性本质的东西的关注。比如他的五星系列,经书系列,箱子系列。五星代表了革命、暴力与激情;而木刻佛经代表了平静,追求内心的修炼;箱子代表生活中的温情。这些元素分别体现了人性中的不同方面,它们在作品中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时而冲突,时而构建,一如我们的生活,既现实又荒诞,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活力。
近年来,黄钢的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多次展览。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及香港举办过个人展览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认同和高度评价。
年表
- 中文
- English
1961年 | 生于北京;
|
---|---|
1984年 |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
|
1991年 | 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并获得“平山郁夫”奖学金; 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1995年 | 获首届北京国际环境艺术展银奖;
同年,接受法国费加罗杂志采访; |
2000年 | 个人作品展,J画廊,香港;
个人作品巡展,德国墨尼黑、柏林、汉堡和法兰克弗; |
2001年 | 参展亚洲太平洋艺术博览会,美国;
参加“科学与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参加“Insearchof”画展,沃时画廊,美国芝加哥; |
2002年 | 参展纽约艺术博览会,宝林画廊;
|
2003年 | 个人作品展,组阁画廊,美国圣.达菲;
亚洲现代艺术联展,沃尔茨画廊,美国西雅图; 作品参展芝加哥艺术博览会,沃时画廊,美国芝加哥; |
2004年 | 中国艺术家联合巡展,匹兹堡艺术学院画廊,美国;
参展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韩国汉城; |
2005年 | 参展北京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北京;
个人作品展,组阁画廊,美国圣.达菲; |
2006年 | 参展“艺术北京”;
个人作品展,现代画廊,台湾台北; |
2007年 | 参展“毛,当代艺术视觉”,JGMGallery,法国巴黎;
个人作品展,安娜宁画廊,香港; 个人作品展,林大画廊,新加坡; |
2008年 | “北京记忆”个人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台湾台北;
参加“新东方精神”联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798; “远方的呼唤”个人作品展,保利博物馆; 参加“艺术史里外”联展,铸造博物馆,北京; 参加“流动的星”联展,凯旋画廊,北京; |
2009年 | 历史的图像,深圳美术馆,湖北美术馆;
第35AJAC展,日本东京都美术馆; |
2010年 | 获“当代艺术”杂志“中国艺术卓越贡献奖”;
|
2011年 | 参加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威尼斯,意大利;
|
2012年 | 德国伦茨堡-布德斯多尔夫市卡尔舒特艺术中心中德文化年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
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 三亚艺术季邀请展; |
2013年 | 参加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
|
2016年 | 作品在纽约佳士得拍卖所得款捐赠给哈佛癌症基金;
|
2018年 | “圣洁之地”个人作品展,止观美术馆,北京;
|
2019年 | 参加“远·鉴——传统与未来的转换图式”,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